首頁
1
最新消息
2
學術活動
3
【研討會】NFT的買賣與交易法律風險4
https://www.policylaw.org.tw/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
Missing parameters [image]

【研討會】NFT的買賣與交易法律風險


活動內容說明

在2021年迅速竄紅,席捲全球的非同質化代幣(Non-fungible Token, NFT),直至今日熱火仍不斷燃燒,可謂為時下最夯的討論議題。

NFT係建立於區塊鏈(Blockchain)技術上之加密貨幣,相較於比特幣(BTC)、以太幣(ETH)等同質化代幣,其具不可替代性及不可分割性,而每一非同質化代幣皆為獨一無二。其之發行係建構於區塊鏈上之智能合約(Smart Contract),將每筆資料移轉交易紀錄於區塊鏈上,公開其出處(如創作者、創作日期)、發行數量、交易歷史等資訊,使買賣雙方得以驗證數位創作之真偽,解決以往傳統交易買賣上之創作來源與追溯交易過程信任問題,同時亦得以觀察商品之流動性、不可拆分性。

就NFT買賣雙方面,買家購買NFT究竟是購買某項數位藝術品的何種權利?NFT買賣是否適用現行法上的買賣規定?有無法律保護?智能合約之法律性質為何?智能合約之功能在於自動執行權利義務狀態之變更,為一種履行雙方所約定之權利義務方式。由此可知,智能合約於某種程度上與傳統契約有著相似之處,然而當爭議發生時,智能合約之當事人是否得適用現行契約之相關法規進行爭議處理、解釋、適用,不無疑義。

對傳統藝術創作者而言,創作賣出時會收得到一筆費用,相當賣斷自己之創作,爾後即使該創作於交易市場中之價位水漲船高,創作者並無法因此而取得的收益。現今,NFT交易開創了新的分潤機制,讓創作者於發行NFT時,除了得以收取第一次出售創作費用外,在未來每一筆轉手交易中,創作者亦得獲取一定比例之分潤,持續受惠。然而,於NFT平台設定的分潤機制是否具備法律效力?倘若創作遭NFT平台認定有違反該平台之服務使用條款而遭下架,影響創作於市場上之流通性,導致無法收益,此時創作者有何種權利得以主張?

綜上,面對NFT之熱潮,我國政府是否須對此類新興交易進行管制,若欲管制,我國法律應如何調適與因應,值得深入研討。是以,本協會爰擬於2022年5月6日於東吳大學城中校區舉行研討會,邀集眾多專家學者、法律院校師生,就NFT買賣交易之現在與未來所可能衍生之法律爭議詳為討論,期以透過相關意見交流,匯聚各方法律見解,俾供司法機關未來立法之參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主辦單位:東吳大學法學院
協辦單位: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、泰鼎法律事務所、財團法人台灣法學基金會、財團法人法治建設基金會
時  間:2022年5月6日 星期五 09:00
地  點:東吳大學城中校區第五大樓一樓5117室(台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56號)


議  程:
894045999a9e67c503ac07cc7c4488ae.png



報名網址:https://forms.gle/8ZRTcz65Mnj6vNG58
直播網址:https://meet.google.com/tsr-pjus-em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