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專題評論
3
葉慶元觀點:學測不公,犧牲文組考生升學權益4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 106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2段77號16樓
近來,有鑑於四位大法官任期即將屆滿,蔡總統業已核定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,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副總統擔任召集人,由於蔡總統先前任命大法官頗有「用人唯綠」之考量,這次任命案之行使又將使十五位大法官全部均由蔡英文總統任命,不禁引發各界疑慮。實則,我國在1997年修憲之後,將大法官任期縮短為八年,廢除了原本屆次之規定,採取了任期交錯的設計,使大法官任期個別計算,且並任司法院院長、副院長之大法官又不受任期保障,致使每位總統任內均可以任命約半數之大法官,且連任後更可以任命全部之大法官,對於維繫權力分立制度至為不利,可說是當次修憲之一大弊端。 http://www.policylaw.org.tw/hot_455825.html 葉慶元觀點:立法院應設特別委員會慎重審核大法官人選 2023-03-27 2024-03-27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 106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2段77號16樓 http://www.policylaw.org.tw/hot_455825.html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 106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2段77號16樓 http://www.policylaw.org.tw/hot_455825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3-03-27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://www.policylaw.org.tw/hot_455825.html

相關連結:https://www.storm.mg/article/4699005?fbclid=IwAR063W1l6B7LbP ...

本文刊於風傳媒>評論>公共政策>國內>專欄 2023年1月16日 07:01
2023年大學學測15日结束,身為文法商班群(也就是傳統的第一類組)考生的家長,對於目前學測制度的不公,實在不寫不快!
我國的學測制度,基本是仿效美國的SAT(學術能力測驗),針對欲申請大學的高中學生進行學術能力的評量。由於美國高中基本上文理不分組,所以美國的SAT只考寫作、數學及批判性閱讀,測試的是學生的英語及數學能力。此外,美國另外有SAT Subject Test(SAT學科測驗),針對英文、歷史、數學、科學、語言五個科目提供額外的測試,學生可以依據申請的大學科系自由選考,並作為申請的基礎。如果要申請知名學府的理工科系,通常即必須加考數學及科學的學科測驗(視各校系申請政策而定,過去兩年受到疫情影響,亦有許多校系不要求SAT成績,完全憑高中成績審核入學申請)。
但是,教育部在規劃我國的學測制度時,卻忽略了我國學生從高二開始就進行班群區分的制度性差異,從而在規劃學測考試科目時,將傳統文法商組學生學習重點的歷史、地理及公民,濃縮成一科「社會科」。加上學測社會科題目一向簡單,這就大幅降低理組考生跨科考試的門檻,也嚴重降低文、法、商學群學生競爭力。
此外,雖然目前許多頂級的大學科系(包括文法商與社會科學院,如臺大外語、臺大哲學、臺大歷史臺大日語、臺大政治、政大社會、政大地政、政大財政、政大風管、政大傳播、臺北大學企管、臺北大學金融、臺北大學經濟……)均將理組數學(數A)成績列為申請條件,這不但是便利理組考生跨組選系,更是嚴重劣化、剝奪文組考生進入頂級學府的入學機會。講得淺顯直白一點,許多選擇文、法、商科系的學生,就是因為數學不好(筆者當年就是如此)才做這個選擇。但是教育部在規劃升學制度的時候,卻允許文法商科系以「理組數學」作為申請條件,並將歷史、地理、公民三科濃縮為一科社會科,降低理組學生跨組選系的門檻,如此對這些考生如何能謂公平?
也因為制度設計有利於自然組學生,不少理組學生就選擇跨組參與文組數學(數B)考試,這對第一類組學生更形成了入學的障礙!因為理組學生跨組參與數B考試的結果,進一步又拉高了文組數學的頂標、前標及均標,讓文組考生入學申請更加困難!而且也使對文學、社會科學、商學、法學等領域有興趣又有能力的學生被數學好的理組生擠掉。
或有以為,108課綱就是要打破傳統文理組,所以讓傳統第一類組的學生學習理組數學,或是讓理組學生來跨考文組,也沒有什麼不妥當。問題在於,如果認為數學能力對商科或政治系學生很重要,其實不是可以透過要求數B「頂標」的方式即可選才?何以一定要求考生加考「數A」才行?方便理組考生跨組、欺負傳統文組考生,難道是教育部的政策目標?
筆者誠摯呼籲教育部,正視108課綱下對傳統文組考生的制度性歧視,不要損害傳統第一類組學生的升學權益,讓真正適合就讀第一類組的學生能夠適才適所。

作者/葉慶元 律師、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

*作者為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學會副理事長,本文原刊《奔騰思潮》,授權轉載。